top of page
原閩-01.png

四顆心的奉獻

Dedication of Four Hearts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組106級級展

        一切都從《Black Gallery》開始,這是本集結許多勵志諫言、心靈食譜的人生剪貼簿,一頁頁翻下去逐漸意識到毛骨悚然的正面力量,為活著這件事尋找信仰,為生命尋找一種共通的邏輯,試圖編寫關於存在、漂浮於世界之中的方法與秩序。古人云:「心作良田耕不盡,善為至寶用無窮。」這塊藝術的田不去耕耘便會荒蕪。若有心生產,就要把握時空,播下勤奮的種子,無時無刻灌溉耕耘,使其發芽、開花、結果。

        現在之藝術耕耘者,處在凡塵之中,一方面須有一喫飯的本領,另一方面則於動靜存養之中,隨時應以歷史連結為根,緬懷奉獻誠信為本,無法離群獨居,閉門苦修。既然不能脫離凡塵,如果能本著 「恆心」、「誠心」、「憂心」、「私心」等四項原則來填補創作生命的缺,不僅生存將得心應手,亦可作為自己修行之途徑。換言之,就是「四心奉獻」。茲略述於下,僅供觀者大德參考。

第一要有「熱忱的心」,即「恆心」:永恆不滅的情感是人之根本。別人的抨擊,正是前進的準確信號;反之,

若無批評,無異宣告存在將毫無價值。

第二要有「明朗的手」,即「誠心」:真誠是世界上唯一不用翻譯的語言,在因應各式媒材時,發自內心深處之能量,將感染宇宙。

第三要有「反覆的辯」,即「憂心」:人生的意義是在實際社會中來實現自我,由理想的自我去充實社會。

第四要有「無盡的願」,即「私心」:夢是天地萬物中人類獨享的權利。不論起自何方,它的終點應該是家。

      《Black Gallery》內容的出現,大多都因為無法達成的慾望而被需要,是用來緩解慾念的寶典,這與我們創作都不謀而合,在此將其視為圭臬。一篇篇的敘述成為創作的魔咒,試寫平撫慾望的衝動,也成為赤裸灰暗中,靜止不動的未修飾的意念。

bottom of page